王安石•《千秋岁引》赏析
发布人:晏波  发布时间:2016-07-16   浏览次数:817

                             作者:抚州职院 冯美娣

  

  

  

【文本】

千秋岁引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

 

别馆:客馆。庾信《哀江南赋》:“三日哭于都事,三年囚于别馆。”寒砧:捣衣石。指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景象。沈佺期《独不见》诗:“九月寒砧催木叶。”

寥廓:空阔。

燕从海上去:古人认为燕子渡海而来,故又称燕为海燕。

楚台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楼月:《世说新语·容止》及《晋书·庾亮传》载,庾亮尝为江荆豫州剌史,治武昌,曾与僚吏殷浩、王胡之等登南楼赏月,谈咏竟夕,后江州州治移浔阳,好事者遂于此建楼名为“庾公楼”,亦称“庾楼”。元稹《凭李忠州寄书乐天》诗:“伤心最是江头月,莫把书将上庾楼。”

漫:徒然,白白地。

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及古代立于宫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

阑:尽。

 

【词评】

 

1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灭正人哉?(杨慎《词品》)

2不着一愁语,而寂寂景色,隐隐在目,洵一幅秋光图,最堪把玩。(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3、末句不言愁,使人自愁。(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一)

4、介甫有游仙之意,悟矣。必待“梦闺”、“酒醒”、“思量着”,又何迟也。媚出于老,流动出于整齐,其笔墨自不可议。(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5、先著、程洪《词洁》:“无奈”数语鄙俚,然首尾实是词家法门。阅北宋词须放一线道,往往北宋人一二语,又是南渡以后丹头(本指道家精炼而成的丹药,常用来比喻促成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故不可轻弃也。

6、是必其退居金陵时作也。意致清迥,翛然有出尘之致。(黄苏《蓼园词选》)

 

【意译】

 

寒夜寂寂,一阵捣衣的砧声从夜的深处传入客馆。城中传来画角声,与那捣衣声互相应和。这万杵千砧,与悠悠画角,在广阔的天地、广大的宇宙间久久回荡。秋天是来了呀!刚春天乘东风而来的燕子应该从大海归去了吧,而从南方飞来的大雁却还降落徘徊在客馆外的沙洲,听那几声鸣叫,似乎对此恋恋不舍,惹我心绪不平。窗外月朗风清。这分明是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快哉之风,这分明还是庾亮与同僚在南楼吟咏欢乐时的皓然之月!如今风月依旧,却不见旧时场景。

想我不也曾有过陪伴君王的时刻吗?想我不也可以与同僚歌咏风月吗?可为什么只落得如同那失群的大雁?!都怪我,被名缰利索束缚!都怪我,被世情俗务耽搁,把面对风流美景吟诗作赋附庸风雅的俊雅机会白白错过!真后悔当初雄心壮志在华表上书写谏语,去实现那兼济天下的梦想,而今它误了我与心爱妻子朝朝相守的誓约。今夜她定在为我赶制寒衣,而我独伴孤馆寒灯!举杯痛饮一醉方休,朦胧中我与友人把盏亭台,又与妻子画眉闺阁。隐约中一丝寒意透我身骨,窗外斜月依旧,原来只是一场美梦!整衣危坐,我又思量起这人生选择

  

【细品宋词】

  

曾经面对祖国河山,欲富国强兵,一展抱负;曾经出任相任,力排众议,推行变革;曾经那么自信地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然而变法终究失败,宏伟的理想大厦很快坍塌!夜深人静,往日的志意与眼前的寥落交织,到底让他意难平。

对手当前,面对失败,我们会假装坚强。“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别馆”“孤城”已透露出羁旅之愁困,但此时词人的感觉是向外的,他没意识到自己在静夜为什么偏偏听到的是“寒砧”“画角”,他只觉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寥廓的天地里真是热闹,他把自己当做欣赏风景的闲者,来一句“一派秋声”的壮阔赞叹。“一派”和“入”字,将无形的声音化作有形,把人为的声响融入宇宙自然,笔墨凝练。“寒砧”“画角”是古诗词的常用意象。“寒砧”阵阵,那是谁家思妇在为远方的亲人准备冬衣。“画角”声怨,是哪位征夫游子在诉说不归的哀怨。词人落笔取凄清之景“别馆寒砧,孤城画角”,正是他内心潜意识的萧条反映。只是他有意逃避这孤寒之音的本质,而取其热闹的外表,来表现自己在挫折面前的坚强与豪放。

越想逃避的往往越是挥之不去。“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春去秋来,“东归”“南来”的燕与雁都应该循着季节的规律离去才对,可偏偏就有一只雁在馆外沙洲上的落下鸣叫,似有依恋。也许词人在大雁的滞留与自身的处境中产生了共鸣,他开始关照自己的内心。“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眼前的风与月都带上了词人思想的印记!风是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快哉之风,月是庾亮与同僚在南楼吟咏欢乐时的皓然之月。“宛如”二字读来意味悠长,似人在慢慢辨别回味。不是辨别是否还是楚王与庾亮的风、月,而是辨别自己的“昨天”。以典故直接修饰风、月委婉表达自己的感慨:我不也曾有过陪伴君王的时刻吗?想我不也可以与同僚歌咏风月吗?如今一切“宛如昨”,他们都如东归燕飞离而去,只剩我如南来雁向沙头落!

“才看过繁花谢幕,又闻秋夜捣衣声;才脱下锦绣官袍,又身着粗布素衣;才离开豪宅府邸,又寄身天涯驿馆。人生就像是一盘下得散乱的棋,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过程,就被迫仓促地分出胜负。”(白落梅《流光容易把人抛》)当记忆的闸门打开,感情的洪流再也抑制不住!“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两个“无奈”,可见词人在灯下摇头痛苦后悔感慨形象。一切源于“当初”,“而今”早误了欢愉安乐,误了男女私情!“而今”二字又呼应上片“宛如昨”,“秦楼约”呼应“寒砧”。全词上下片勾连紧密,由“寒砧”引发追思孤身流落、耽误秦约的原因而产生痛悔之情。

往事不堪回首,情感的激流终会退去。心态平稳,梦澜酒醒之后,他沉默着,“思量着”。以静默的形象结尾,给读者联想与深思。他也许是在追问自己:若还有机会重新选择,是否还愿意远离功名与秦楼人共叙欢爱?他也许在劝自己:一生累功名,一生误红颜,只为担家国使命,何悔之有?可终究,红颜易老,功名未就,剩下的只有那惨白的月光相伴苍老的面容。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为“当初漫留华表语”!难怪明代的杨慎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

  

  

【当古典遭遇现代】

 

输是另一种赢

是什么让他的心变得如此隐秘沉重?是什么让他今夜思绪难平?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这是一种怎样的痛悔与悲慨!

有人笑他仪表邋遢,澡后穿脏衣而不觉;有人笑他古板滑稽,吃菜不顾菜味,只动眼前一盘;有人说他学问荒唐,留有“水之骨水上皮”的笑谈;他还确实不解风流,久无子嗣,妻子亲自为之置妾,他倒贴钱将对方遣送回家。这样一个生活无趣的人,他一生真只为世俗功名?

月色随着奔逐的云朵静静展开,他的沉思如野花香气散漫。想当初“楚台风,庾楼月”,追随君王鞍前马后,跟随同僚夜月吟咏,只为实现留在“华表”上的强国梦。无奈历史的舞台风云变幻,他还不曾为大宋江山大展拳脚,就受重重阻隔。东归雁去,南来雁落,理想的河流被拦腰折断,只有用酒浇灌干枯的心河。

往事一场大梦,夜阑人静,酒醒时分,那曾经激动的心,那曾经奔流过的悲喜,那曾经全力以赴,纵使粉身碎骨也要挣扎着向世人剖白的自己,那些荒莽的岁月,又在眼前浮现,浮现又远去。众人眼中狂妄的“拗相公”今夜也深深地悔不当初。

壮志未酬,廉颇老矣。可他还是听见那满山树丛在风中呻吟颤动的声音,他还是能在生命的静默里听到自己输给追求的幸福乐音。这输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赢!

名利未成,风流已误,可生命的河流曾经欢腾!

 

1

沉思者

席慕蓉

是什么 只让水波欢跃向前

却让我们逐渐退缩

逐渐变得沈缓与冷漠

是什么 让激动喜悦的心逐日远去

换成了一种隐密的沉重的负荷

(你坚持要筑起的堤防让我心伤)

这是河流最后的一个问题

是我最后的一首歌

 

我终于来到了生命的出海口

留在身后的

是那曾经湍急奔流过的悲喜

是那曾经全力以赴 纵使粉身碎骨

也要挣扎着向你剖白过的自己

还有那些荒莽的岁月 荒莽的夜

(那在远方反复呼唤着我的山野)

沿着峰峦与溪谷蜿蜒而下

再蜿蜒而上 思绪总是停顿在

每一处微微转折的地方

仿佛又听见满山的树丛在风中呻吟颤动

野姜花香气散漫

月色随着奔逐的云朵静静开展

(为什么那鲜活的昨日 一定

 要一寸一寸地将自己变成苍茫旧事)

 

而现在 是海

无边无际的浪涛正迎面而来

山林沉默不语逐渐退后逐渐远离

(远离 是不是就会逐渐平息)

沙岸上无人理会我的问话

只有时光 用它永恒的沉思

作为给我的回答

 

2

【俄国】莱蒙托夫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详!

余振 译